中国货币市场
主办单位:中国人民银行
国际刊号:1671-4180
国内刊号:31-1873/F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29392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“钱荒”中国货币市场的闹剧

中国金融体系正在遭受现金紧张的折磨,银行间拆借利率于周四激增,银行间的拆借活动也几近停滞,与此同时,政府正力图调整经济结构并惩罚投机者。
  六月上旬,中国同业银行及货币市场上的利率都有所激增,这意味着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越来越怕借款给彼此。那些需要短期现金或流动资产的机构必须支付高利率,如果付不起,就会增加它们违约的可能性。
  中国央行拒绝进行干预,并且拒绝向信贷市场注入更多流动性。分析人士称,政府的无动于衷是有原因的:政府正试图调整经济结构并惩罚投机者。
  最近几年,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影子银行活动,规模较小的银行和信托公司向规模较大的国有银行借钱,转头又把资金以高利率借给私有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,后者借贷的时候通常会面临困难。
  对于受困于经济放缓的中国政府来说,这是一种有风险的策略。很多这样的公司可能更难偿还贷款,很多分析人士还担心,这些损失会波及整个银行系统。
  但分析人士称,央行希望推迟向经济注入资金,以期减少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,该举措多半会降低短期利率。“央行希望加速改革,”摩根大通(JPMorgan)经济学家朱海斌说。“他们希望给市场上一课:你需要自己管理自己的风险,而不是指望央行。”
  与其他许多央行不同,中国人民银行(People’s Bank of China)并不独立,是要向国务院报告的。
  朱海斌和其他一些经济学家称,正在放缓的经济已经严重依赖于低利率和宽松的货币政策,对这样的经济进行重组可能是危险的;这一决定可能会过快地收紧信贷,过快地降低增长速度。
  在最糟糕的情况下,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进行干预,所受冲击最大、资金状况最差的那些贷款者的违约行为可能会导致那些机构倒闭。损失可能会蔓延到其他银行,导致普通中国人挤兑存款。从短期来看,市场多半会继续动荡,尤其是金融机构的股价。
  Silvercrest资产管理公司(Silvercrest Asset Management)的常务董事兼首席策略师程志宇(Patrick Chovanec)说 ,“中国的银行间市场基本上已经冻结,很像雷曼破产之后美国信贷市场冻结的状况。利率有报价,但没有交易发生。”
  位于上海的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(National Interbank Funding Center)发布的每日官方利率显示,一度,银行间的隔夜拆借利率激增至13.44%,创下纪录。而之前披露的利率是7.66%,更早的利率不足4%。
  中国的决策者们手中有众多选择,可以将更多的钱注入金融体系,包括进行公开市场操作――交易证券以控制利率或流动性――或者,更加激烈的方式是,释放一部分这些银行必须存在央行的数以百亿计的人民币准备金。在过去,中国经济面临困境的时候,政府通常会介入,强令国有银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,哪怕这样的举措有可能推高资产价格,导致过度投资。
  龙洲经讯(GaveKal Dragonomics)研究员白安儒(Andrew Batson)及潘启思(Joyce Poon)周四在一份研究简报中写道,“中国央行允许银行间利率激增持续的时间比通常的要长,这是在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,即需要锁紧流动性,放缓信贷的边际增长。的确,自从1月以来,央行就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,在银行间市场上吸收流动性,为与银行进行这种摊牌奠定基础。”周四,美银美林(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)研究中国的经济师陆挺在一份研究简报中写道,虽然银行间拆借利率激增会对不计后果的贷方产生预期的效果,“如果流动性短缺现象持续时间过长,也会毫无疑问地扰乱金融市场及实体经济。”
  近几个月,中国经济出现增长放缓迹象。6月份的对工厂采购经理人的初步调查显示,中国的产出量已经跌至9个月来的最低水平,因为制造商为了应对国内外需求的疲软而迅速降低了生产。
  经济增长放缓,再加上金融业的流动性短缺,已成为中国新上任的领导层所面对的最大挑战之一。
  3月份就职的李克强总理称,他计划进行改革,以推动稳定增长,而非依赖来自国有银行的宽松信贷。宽松信贷曾帮助中国经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来的几年里强劲复苏。
  银行间利率在两周前开始激增,那是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三天假期前。银行通常在公共假日之前有更高的现金需求,所以最初的利率增长在当时并未被视为异常。
  但是,随着情况恶化,央行克制住了为金融体系注入新钱的冲动。长假后,作为基准的7天回购利率曾一度上扬至25%,这是借贷成本的另一个衡量。
  央行试图控制理财产品的发放。这些产品是短期的债务投资产品,银行营销这些产品时,称其有稳定的回报,像普通储蓄一样但利率更高。据北京惠普评级公司(Fitch Ratings)高级主管朱夏莲(Charlene Chu)估计,3月份,中国这类产品的未偿贷款总量约为13万亿人民币,约合2.1万亿美元。
  银行可以通过出售这类产品提高自己的收费收入。但是,由于这类产品不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,关于某种产品里面到底打包了多少贷款、债券或其他资产,透明度很低。而且,尽管这类产品本身通常是短期,例如三个月,但是他们所支持的基础贷款往往是较长期的――例如两年。
  去年10月,中国银行当时的行长肖刚在《中国日报》的评论专栏中写道,“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根本就是‘旁氏骗局’。 当投资者失去信心减少或者撤出理财产品时,现在看上去乐观的故事将会结束。 ”他指的是理财产品的到期时间与他们所支持的贷款的到期时间不符。肖刚现在是中国证监会主席。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中国货币市场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中国货币市场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